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招商引资 > 正文
    购物车
    0

    纳雍县景点介绍

    信息发布者:meihuacunZB
    2017-03-21 13:04:49   转载

                  千年细叶青冈树

      姑开乡田坝村龙潭组有一棵千年树龄的青冈树。据当地老人介绍,这棵青冈树是细叶青冈,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该树高约20米左右,直径约1.5米,枝叶茂盛,被当地群众视为神树,并加以保护。据介绍,在此以前,纳雍县尚未发现过千年树龄的细叶青冈树。

      据了解,细叶青冈属壳斗科,常绿乔木,生长比较缓慢,高可达20米左右。叶互生,呈卵状披针形或者长圆状披针形,顶端渐尖,叶基楔形,叶上半部有浅锯齿,叶柄细,长1-2.5厘米。壳斗碗形,苞片合成6-9条同心环;坚果卵球形,长1.2-1.8厘米,顶端微毛。木材富弹性,不易开裂,属于优质木材。

                    

                   大冲卡门

      加科和平村老虎洞下的大冲卡门,也是水西安坤在白泥屯上与补洞、猴儿关、栏马墙一道修筑的屯西要隘。在这一带有着动人的传奇。

      七块大石搭成的狗桥

      卡门下面纳雍河上游的抵母河段,是白泥屯西南纳雍与水城、六枝特区的界河。这里坡陡谷深,水势急湍。十八罗汉山、大熊猫山、垛泥小尖山、铁盖梁子等山脉沿河西绵延数十里,山势巍峨,挺拔雄奇,隔河耸峙于卡门之前,若站在老虎洞顶上遥观,有若大将点兵。河上的郑家渡口是水城、六枝特区通往白泥屯上的水上交通要道。安坤建立十八屯时修筑驿道,正好从糯溪骂衣经卡门下郑家渡口直抵水城阿扎屯,这条驿道往东北又可经猴儿关、归宗纳志、卧这过木空河通往明、清时水西首府大定城(今大方县)的九层衙,是当时水西境内从东北到西南的水陆通衢。那时郑家渡口,是一个大转湾潭,水深流急。驿道修筑至此,安坤在此修一座石桥。桥高5丈,长16丈,宽12尺,请高手石工,一律用青石,每天上千人上工。不到半年,一座单孔石拱桥修架于罗汉山脚与大转湾潭之间。当时,正要加桥尖石落成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个衣着褴褛,手拄拐杖,须发斑白的老人,向监工声言他要踩桥。监工见老人形容憔悴如乞丐,心存鄙弃,说老人这副模样不配踩桥。监工话音未落,老人忽然不见,顿时狂风大作,雷电交加,大雨倾盆,河水陡涨,把石桥冲走。一时雨过天晴,水势恢复如初,老人忽又出现在工地上,只听他自言自语地说道:“人心不古,故遭惩罚,待我随便捡几块石头修座便桥给你们看看。”言毕,老人将手中拐杖一挥,一眨眼从四面飞来大小不一,形象各异,每块重约数万斤的七块大石,相互依靠,平平稳稳地飘浮于原先架桥处的水面之上,石下清流哗哗,河水依然。老人又指着七块大石对在场的人说:“我这座便桥不要说行人来往,就是狗也能从上面跳过。”说罢飘然而去,监工骇然,面面相觑。从此人们便将这里命名“狗桥”。

      后来,传说是太白星君显圣,从此经过的行人,都惊叹这样重的大石不沉河底而飘浮于河水之上,实非人力所能及,世所罕见。至今安宣慰修的石桥桥基尚存,两岸还有当年打来修桥未被大水冲走的料石。秋冬雨水干枯季节,行人确实从七块大石上行走。1981年,水城王家寨的王德学、王祖发两人筹资在此用钢丝搭板桥,1988年将板桥改为铁索桥,用吊斗拉滑丝溜渡,两岸行人来往比以前又更方便。石龙吐水狗桥西面山上的十八个山头,俨若十八个形态各异的大佛,人称十八罗汉。传说十八罗汉得知太白星君架桥的奇闻之后,一时兴起,便乘着一条石龙来抵母河观看虚实。见狗桥奇特非属一般,深为叹服。的确,紧挨桥西的一堵悬岩,形如张着大口的龙头,角、眼、须、爪,形象逼真,在离河面丈许处,有一股水桶粗细的泉水,如银练,常年水色不变,正好从龙口里直泻河中,与抵母河水融汇,说是十八罗汉乘坐的石龙喷出来的唾沫,与狗桥相映成趣,蔚为奇观,人们名石龙吐水。夹凤岩边的犀牛水沿狗桥东岸直上200米处,有一面高耸入云的石壁,传说,远古时候,有一只凤凰从远方飞来站在石壁上,石壁突然分开把凤凰夹死,人们称为夹凤岩。夹凤岩右侧的李家树林是一座挺拔的大石山。形似一头奋蹄扬威的牛,矗立在东面的河岸上。靠岸处有一个洞穴,往里一直延伸,洞口有两米高,深不可测。离地面10米处的牛头上,分左右各有一个牛鼻子洞,洞里喷出泉水,悬空飞泻,如仙女散花。泉水不是同时由两个牛鼻孔里流出,而是轮换吐水,左边鼻孔喷七天,右边鼻孔喷七天。轮流喷泻,令人费解。

      李家树林上边的加科和平,清时属大定府嘉禾里八甲。树林右侧的河坡,是寨中常年放牛的草山,山上长着嫩绿的青草,还有化香树和小豆柴,河岸上全是芦苇。相传康熙年问,和平坝子的人放牛到河坡上,晚上放牛回家的时候,有一头形如小牛夹杂在牛群之中,谁家也不敢认,后来还是里正(古代乡里小吏)把这头小牛和他家的水牛一起关进圈里。寨民感到奇怪。第二天放牛的时候,大家都跟着到河坡上去看。哪知牛群一到李家树林,这头小牛一下子钻进洞穴不见了。人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一头犀牛,于是人们便把牛鼻子洞里流出的泉水称为犀牛水。(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栏马墙

     栏马墙,百兴镇东北,距镇上4公里处是一个深谷小坝子,三岔河水从坝子中间流过,东面有高耸的高屯与北面的三锅桩森林覆盖,大树参天。三锅桩因山顶有三个尖峰形似鼎足而得名。这里是水西古迹栏马墙。也是安坤在白泥屯东北修来抵御吴军的主要险隘。《大定县志·古迹志》载:“栏马墙,在城西二百五十里,白泥屯宣慰安坤所筑。”

      栏马墙横亘于高屯与三锅桩之间,康熙三年安坤命部众用毛石垒筑,石头大者重千斤以上。栏马墙长200米,高5米,厚3米,无石灰勾缝,有三道卷洞门。每道卷洞门之间,距离60

    米,中间一道略高,与两边卷洞门成“品”字形。下面修水门,用条石在两边河岸固定,再用厚木枋闸放人槽内,如吊桥一般,可升降堵水、放水。卷洞门、水门均用细錾条石。

      高屯上有一四方洞,可容百人驻扎。周围筑石墙,有栅门。有两条路口,沿栏马墙左边一小道可通。还修筑嘹望哨所。里面放置擂木滚石,乃木石结构。敌人来时,将擂木滚石从高处放下,杀伤敌人。

      吴三桂攻猴儿关失利之后,抽调一支人马,突破栏马墙攻入白泥屯,哪知安坤早已得报,加派兵力固守,吴军至,双方于关前展开激烈战斗。吴军炮轰三锅桩,岩坠山下,焚族一寨村民被压死。安坤大怒,命军士抽闸放水,淹死吴军千余人。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断藤桥

      安宣慰断藤桥,说的是水西宣慰使安坤夫人禄华于猴儿关计架藤桥,破敌取胜的一段传奇故事。禄华系乌蒙土司后裔,安坤妻,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助清平叛,功封柔远夫人,颇有军事才干,水西战争爆发后,她随营策划军务,助安坤指挥部下与吴军周旋。安坤退守白泥屯后,在前敌指挥建关、设卡、筑墙、修闸布防,禄华则坐镇糯溪骂衣以那粮仓掌管粮草。

      猴儿关地处屯北正面防守的要冲,是百兴、阳长、河溪三条大道的交叉路口,上有瀑布飞流直泻,如银帘倒挂。下有直径约30米围圆的小石潭一口,潭水清冽。河溪小河由东向西流经关前汇入刘家渡口,对面是营盘坡,两岸箐深林密,树枝藤蔓交叉覆盖于其上。关的右侧背面在要隘处依山设卡,乃从北面进入白泥屯上之“咽喉”。水西军一到白泥屯,安坤立即集重兵于关上,加固围墙,增设垛口,置火药大炮、擂木滚石,严阵以待。

      吴三桂过水城穿大箐由纳雍河上游抵母河段的彭家渡口进入纳雍海座,扎营于羊猫山,隔河溪小河与猴儿关对峙,敌对双方,旗鼓相望。

      形势紧逼,安坤遂集众将于糯溪骂衣商议迎战之策。禄华提出,吴军来势汹涌,锐气方刚,不可与之正面交锋,宜用计方能破敌取胜。安坤依其言,随命禄华全权指挥。禄华当即召部将阿五、阿于二人密授机宜,要他们在一夜之间于猴儿关与营盘坡的岩上打眼,隔河拉上藤索,将绳头扣牢于两边岩眼之内。在两岸交叉的藤蔓上搭一座浮桥,用泥土盖上,使敌人不易察觉。同时挑精兵在岩眼处埋伏。此外。在羊角上捆灯笼,晚上把羊子赶到藤桥上,点上灯笼火把,击鼓吹角诱敌。何五、阿于二将依计而行。入夜。关上灯笼火把亮如白昼,鼓角齐鸣。吴三桂在海座羊猫山大营观察,疑水西军偷袭,即命大队人马出击,倏忽冲到桥上,闻关上三声炮响,才知上了当,但撤退已来不及。这时伏于岩眼处的水西军,一齐动手,挥动斧头、刀、锯砍断藤索,吴三桂的人马皆坠入桥下死于水中。相传吴三桂的胭脂马也坠入潭中淹死。《大定县志·平水西逸事》记述“把总王乙及三百人咸坠岩死”。

      战后,猴儿关前尸横遍野。后来,由地方里、甲将两军阵亡的将士骸骨在幺哥营安埋,人称万人坟。

      昔日雄关要隘而今已变通途。

      李琼瑶、尚崇俊有《咏猴儿关》诗云:

      高飞瀑布泻银涛,倒挂藤萝千万条。

      峰岭崔嵬升碧汉,层峦耸翠达青霄。

      千车负运煤千吨,二水川流关二桥。

      牛马猪羊集市上,鼎新开放喜今朝。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补洞

      补洞形如卧虎仰天长啸,位于百兴镇东的垭口村石垭口。原是火著则溪与陇垮则溪的分界,陇垮有一支系住在洞的右侧,遗址尚存。

      这里群山起伏,重峦叠嶂,悬岩绝壁,乱石嶙峋。大中坡,海拔2152米,是百兴境内高峰,横断东北的观音山蜿蜒南下至蒋家岩,全长10公里。古时,这一带森林覆盖,山路崎岖,虎、豹、豺、狼出没,獐、鸡、兔、鹿群聚。若不是亲身到过,谁也不会相信在这白云深处的高山之巅会有这样一个奇特的洞穴。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贵州都指挥使马晔寻衅鞭笞奢香夫人。欲以此激叛当时的水西土司,然后出兵镇压,以达到消灭四十八部其地之目的。奢香夫人识破了马晔的险恶用心,以大局为重,忍辱负重,制止各部造反。回水西后,即到卧这经陇垮

    (张维普洒)至糯溪骂衣(百兴镇)避难。补洞位于崇山峻岭之中,隐蔽安全,且陇垮、归宗皆管钱粮,供应不愁。奢香夫人就带着人马到洞内驻扎,与属下筹划方略,面对当时情景,她慨叹:“此身无所寄,补洞待明天。”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奢香接到水东女土司刘淑贞的信,便返水西城上京告状。因奢香夫人在洞门高筑石墙,后人便称补洞。奢香在补洞居住时,便修筑从陇垮经晏家冲、唐衣垮、水公河、卧、大箐垭口、羊权路、老街至糯溪骂衣的驿道,全长30公里,至今仍存遗迹。石垭口是紧靠补洞左侧的一道石梁,高7.5米。清康熙三年三月(公元1664)吴三桂进军水西,与宣慰使安坤在水城阿扎屯激战之后,安坤退守白泥屯,在东、南、西、北四条主要路口建关、设卡。依险拒敌。补洞乃一天生的藏兵处所,与之相连的石垭口是屯东要隘,在垭口上建关,称为卡门。卡门高7米,厚木栅做门扇,卷洞半圆,上有垛口,两侧依山势起伏高低筑墙,高5米,厚1.5米,青石砌就,形似“长城”。北面接栏马墙高屯哨所,南面直抵纳雍河边上的蒋家岩头。又将补洞加固,把原有的墙垣拆开,重新由洞门至洞内筑石墙三道,间隔百米。三道墙中间均有长方形栅门,铁锁,钉铁皮。派重兵屯于洞内,轮换守卡。

      在洞顶修营盘一座,仅洞背右面一条石阶小路通其上,只能容一人单行,十分险峻。补洞卡门地形险要,易守难攻。今天你若登上补洞顶上的营盘极目远眺,纳雍河、水城、六枝特区的牛场、铁盖梁子尽收眼底。

      补洞不仅是一个古迹,且洞内地下景观奇特。全洞大小景观计一百零八处,其中上岔两层,下岔三层较为特出。

      上岔朝北直通观音山,进入第一层,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一个大沙坝,中有大塘一口,微风过处,泛起碧波,右面的塘坎上有一道青石梁,上有钟乳石柱18棵,高者4米,矮者3米以上,高低不齐,直径均在0.5米左右,如竹笋,发白光,为潭边石林。进入一长方形石门,走完一个长10米的小山洞即到第二层。这一层是一个平坝,坝中间有一小谭,直径约10米,潭内水色碧绿。清澈如镜,微波荡漾,寒气逼人,如投石其中,有若琴鸣,余音缭绕于洞内,经久不息。

      下岔朝南,有阴河可发电。第一层:高70米,宽120平方米,圆石铺满地上,珠光粼粼。右边石壁上有一高4米的石像,手中抱着雨伞,身着长衫,下面摆上被微风吹起的皱褶,生动形象,俨若毛主席去安源的巨幅画卷。第二层:平地正中有一直径4米的圆台,台中有1米高的石像一尊,形如“老叟”,白发银须,身略前倾,手拄拐杖。“老叟”前面有两个小石像,高0.3米,绾发髻,双手合十如善财童子,头微低似在向“老叟”拜揖,形态逼真,为童子拜寿星。第三层:岩浆顺着山势凝结成的一道石梁。石粱上的钟乳石如一只老虎,眼、耳、口、鼻分明,头、腚、脚、尾活现,匍匐于石梁之上,似欲长啸,令人惊奇。

      补洞周围有53个坡头,是百兴镇改革开放后兴办起来的镇办林场,面积四千多亩,种着130多万株白杨松杉,为一个人工培植的森林。垭口村补洞村民组30多户人家的竹篱茅舍,掩映在绿树丛中,水绕山环,寂静清幽。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白泥屯水西战争遗迹

      白泥屯就是纳雍的百兴镇,因有白泥坡出白泥故名,总面积96平方公里。三面环水,纳雍河由阳长镇(海子羊场)经海座、彭家渡口、卡门、蒋家岩绕屯向东南流至大转湾织金、纳雍、六枝特区三县交界处与岔河汇入乌江。四围河谷深切,峭壁万仞,只有四条路口,过去东、西、南三面须船渡才能进入屯内,唯东北一条旱路可通。是宣慰使安坤建立的阿扎屯(水城)、马龙屯(六枝特区)等十八屯之一。屯上田土肥沃,粮食丰饶,是早年水西的囤粮之所。在以那田坝(百兴镇)

    建有仓廪,由十二宗亲之一的归宗支系沙氏经管。因其地形险要,历史上素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时,顺德夫人奢香曾来此避乱,清初这里是水西战争的主战场。民国末年,-反动军、警、宪、特聚集于此,企图负隅顽抗,未得逞。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宣慰大田

      过狮河畔,四楞山北的法那村,古时乃彝族聚居区,与纳雍县城近在咫尺,仅旯旮河一水之隔,是边远山区常见的那种高山坝子。四周丘陵起伏,林木葱茏,小桥流水,村落疏稀,居住着白、彝、汉等民族和穿青人的400多户人家。这里有一片大田坝约1300多亩,中有大田一块,面积87亩。这是纳雍县名胜古迹之一的宣慰大田。田名宣慰,有其来历。今纳雍乐治镇杨家湾村,古彝语称卧这,是明、清水西彝族安氏府第,距法那村15公里,(法那和糯客是宣慰府当时支客的庄口)。明时的贵州宣慰使安贵荣、安万铨;清时的水西宣慰使安坤都曾居住于此。传说,那时宣慰府前有一棵大树,耸入云霄,枝叶繁茂若华盖。晴天树冠覆盖的阴影可达法那。树下的油沙泥十分肥沃,适宜水稻种植。

      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吴三桂进军水西,安坤于猴儿关、箐门口与之激战后曾兵屯法那,为重振士气,以壮军威,遂下令命部众从法那人接人地站成两行,用撮箕来回传递,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将卧这宣慰府前大树下的泥土运至法那筑成一块大田。筑田初,有一重约20万斤,形似陀螺的大石无法搬走,属下向安坤请示,坤命准备哨鞭,只一鞭就将这块巨石从朱家小冲打人旯旮河。至今仍可找到遗迹。此石称“大尖石”。

       大田筑成,要栽一石二斗谷种,若用牛耕作,一头最强壮的水牛一天最多只能绕田犁三犁,多犁即累死。

      那时这些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还不会种水稻,只是撤播,收成不好。有一年夏天,稻子栽完,禾苗开始转青时,有一头水牛跑到大田中间去滚水弄坏秧子,成了个牛滚塘。之后,人们从几面扯秧子来把它补上。秋收,牛滚塘里的稻子,收成大增,比撒播的好。从此,种稻才改撒播为移栽。耕作技术有了改进,加上田内又是卧这运来的油沙肥泥,大田年年获得丰收。

      因此田为水西人马运泥筑成,后人故称“宣慰大田”。今法那田坝唯此田泥色与卧这泥色同。正是:“水西古迹传万代,彝家声名播千秋”。

      宣慰大田不仅是水西古迹,此处又是纳雍三大景区之一的风景点。

      春初,田水清澈,宣慰大田恰如一面椭圆形大镜。清风徐来,田里微波泛起。入夏,禾苗成林。深夜。山村原野,一片清幽。

      宣慰大田左侧百米处,有座宣慰庙。那是康熙四年(公元1665)

    水西战争平息,安坤阵亡后,乡人感其德,聚众筹资修建的。四季香火不断。

      宣慰庙,宫式建筑,占地10亩,用本地杉木营造,计五间,正中三间为正殿,左右两边为挂耳。分上下两层,转阁飞檐,青瓦、红柱、黑壁、绿窗。

      上层屋脊正中有宝葫芦一个,左右用石灰塑,颜料涂画两条大龙。龙头高昂,龙角直竖。龙身弯曲,龙尾高翘作脊尾。张牙舞爪,活灵活现,称“二龙抢宝”。

      下层大门九扇,窗子九洞,取九九之意,均为木质。门上雕有四大天王、八大金刚、龙、虎、狮、象等图案,做工细腻,栩栩如生。窗子一色的汉纹。檐前有石狮子一对,高米许。抱粗的两棵通天大柱,凳于石狮之上。谓“砥柱中流”。柱上“盘龙”,神采飞扬。

      正殿上层,供观音及五百罗汉诸菩萨,并放置大钟、大鼓;下层供安坤夫妇及四十八部土目塑像;庙门前有韦陀、金刚,手执金鞭,守护庙宇,震慑诸邪。全庙神像近百尊,高者两米以上,矮者身不盈尺,大小不等,油漆涂金,雕刻精细,工艺巧妙。

      两边挂耳,左住和尚,右供云游僧、道寄宿,每年逢二、六、九月做庙会,乡人云集,十分热闹。

      正殿右侧有长三间瓦盖木房仓库,庙周围有苦竹林。左侧为庙园,内种各类蔬菜和奇花异草,有松柏、梧桐及紫荆树。白鹤栖息于上。

      大田靠背是轿子山、石牛角,与右下侧的“龙头山、龙心子、十八罗汉”连成一片,构成一个神奇的传说:古时候,乌蒙山上的乌撒草海内住着一条孽龙。这孽障野心不小,听说水西卧这山清水秀,田土肥沃,人民富庶,是一个鱼米之乡,决定从草海迁来居住。此情,被住在法那背后黑龙洞中的小黑龙探知,因惧草海孽龙势大,欲将其妹小英龙嫁之为妻以结其好。当即召手下小青龙、小癞龙商议,说出自己的打算。小青龙、小癞龙认为此计大妙。于是小黑龙便命小青龙和小癞龙备托盘装珍珠十八颗,轿子三乘。一乘抬去接草海孽龙,一乘自己坐,另一乘抬它的妹妹小英龙。一切齐备,一行端着珍珠,抬起轿子。吹响牛角,前去迎接。刚好行至法那,正值草海孽龙被龙隐秀才所斩,龙头断在一边,龙心抖落地上,血流如注。顿时,吓得小黑龙等惊慌失措,十八颗珍珠抛落于地,三乘轿子放置在今王家寨镇、老窑、路尾坝。石牛角也丢在老窑。它的妹妹小英龙因目睹草海孽龙惨死,婚事不成,愁眉不展,饮恨终日,常年立于轿子山侧,若诉若泣。龙头山、轿子山、姑娘山、十八罗汉、石牛角、鱼洞河等的得名盖源于此。今为纳雍的风景点。

      你若走到宣慰大田,环顾左右,四周景色更为壮观。

      远眺,斗篷箐、老鹰岩、得胜坡、解板箐等山脉,自然形成一个弧圈,俨若大海。圈内群山起伏,状如波涛,宣慰大田仿佛飘浮-之中。薄暮黄昏,红霞遍布,大田正面远处的弧圈边际,马鬃岭与高空恰似云山相接,巍峨雄伟。峰顶上的微波塔有如齐天大圣的“定海神针”,直刺穹苍。

      近观,县城(雍熙镇)尽收眼底。雍熙公园的“动物山群”——龙山、虎山、狮山、象山、金猴、鹭鸶等,千姿百态。金秋,旯旮河内的浓雾如巨蟒、长龙,横亘于宣慰大田之前,吞云吐雾,向它顶礼膜拜。

      入夜,雍熙镇上的万家灯火,照耀全城,光泽倒映于宣慰大田,恰似繁星坠落其中。

    水西古战场—纳雍

      纳雍是吴三桂进军水西的古战场,这段16世纪60年代的历史在黔西北地区颇有传闻,而当时主要的战场究竟在何处则鲜为人知。

      当年吴三贵进军路线

      水西地区“扼滇楚之喉,当吴越之要”。

      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吴三桂率云南十镇兵至水西境,从水城比德进军,涉纳雍河进入海座。猴儿关战役后,至阳长海子箐门口,上马鬃岭经勺窝下雍熙抵乐治卧这猫场(水西宣慰使府第遗址),出那巴桥进入织金以那架。战线全长100余公里,烽火遍及纳雍全境。

      几个主要战役

      激战猴儿关

      吴三桂与水西宣慰使安坤的人马在水城阿扎屯经数日大战之后,安坤集重兵扼守猴儿关。

      猴儿关位于纳雍县城西南40公里,是通向白泥屯四条险要路口之一。关呈月牙形,绝壁高约60米,宽约300米,扼百兴阳长之险,东有拦马墙屏藩,西有白泥屯之固,地形十分险要。

      吴三桂兵至,扎营海座,先遣刘安邦带一千人马于关前下寨与关上对峙。水西军于“峭壁上索

      ,夜繁火及铃”。吴三桂疑是水西军夜来偷袭,即命把总王乙率轻骑三百赴敌,因是在晚上出兵,战马飞驰难以控制,加上地形不熟,王乙及三百人皆坠岩死于关下。安坤乘势遣一万五千人冲出,将刘安邦团团围住,激战后刘安邦及从卒千人皆死于关侧,其免者唯数十人。至今在百兴镇还留传着安坤断藤桥的故事。199010月,原纳雍县委书记傅传跃曾撰写《吊猴儿关古战场》诗云:

      三桂挥师夺隘关,折戟沉沙飘尸还。

      残垣破釜今不见,猴儿雄姿亦巍然。

      炮轰箐门口

      箐门口在今阳长镇与鬃岭镇交界处。山势雄奇,双峰突起,悬崖绝壁,高250米,如石门锁闭,为纳雍至水城之咽喉。其下是羊场(阳长)海子,水色碧绿,深不可测。从海子东尽头唯一条崎岖山路直上箐门口。仅容一人一骑单行,若不慎坠下,便掉入海子之中,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猴儿关激战后,安坤兵退马鬃岭,踞守箐门口。吴三桂率兵三万尾随至此,见箐门口地险难攻,遂将人马驻扎在大坪地,隔羊场(阳长)海子观察箐门口守兵动静,双方僵持,后吴军发起进攻,经数日不下,死伤过重,终不能前进。三桂依部下献策,调来火药大炮,称“大将军”、“二将军”,对准箐门口炮轰,传说只三炮就把箐门口轰成两半,形如两扇敞开的大门,从此两面绝壁对峙,高耸人云。箐门口被轰开,三桂驱兵大进,水西军不敌,安坤退守卧这。

      今天箐门口已成为纳雍箐门一线天风景点,纳雍至水城公路穿过其间。昔日要隘,而今已变通途。

      智退吴三桂

      白龙坡地处通德河、鱼洞河三角地带。位于纳雍城北。东面悬崖,峭壁万仞,西北群峰起伏,绵亘于沙包青桐林至铜厂垭口,长近19公里。

      箐门失守,安坤退守卧这调集人马与吴三桂转战于碓叉坝、莲花塘。三桂探知通德河乌蒙后裔禄天觉系坤妻禄华夫人之兄,恐禄氏前来增援。于是,派兵阻击。禄天觉获此情报,当即召属下商议,有赵管事进言,三桂势大,只可用智据险,伺机破敌。禄天觉从其言,遂计设疑兵。命部众沿白龙坡树上置草人提灯笼,内插蜡烛,入夜一齐点上,形如长龙。吴三桂兵至聋姑垭口,见白龙坡一带,灯火通明,声势浩大,知禄天觉已有准备,便传令退兵。禄天觉三桂兵退,知其情怯,遂命士卒杀下白龙坡尾追,大获全胜。遂将白龙坡改名得胜坡,后人有诗感赋其事:“战火纷飞日,装点此关山。临危施妙计,敌破水西安。”

      兵困果勇底

      安坤于猴儿关、箐门口、莲花塘失利之后,与皮熊商议,决定将兵马撤回以那休整再设计破敌以挽回战局。

      那巴桥是卧这古驿道上的一座单孔石拱桥。两端桥基均筑于绝壁之上。为纳雍、织金两县之咽喉要道。这里山峦重叠,峡谷幽深,武佐河蜿蜒至此,飞腾咆哮,水势急湍,十分险要。那巴桥横跨于武佐河上,飞架南北两山之间。安坤由此诱敌深入果勇底城。

      吴三桂至果勇底扎营后,先遣使传檄贵州,要求发兵运粮至六圭河接应。然后命马三保、何丙等八人,将24000人出战,水西军以数万迎击,双方展开激烈的战斗,三桂不敌,遂以炮轰,才得以撤兵还营。皮熊便乘势调集人马包围果勇底城,一面派兵扼守那巴桥、六圭河,断其粮道。原来吴三桂传檄贵州时,书吏误书六圭为六广,川、贵兵粮皆屯六广,三路声息不通,军中粮绝,三桂兵困果勇底城,长达数月之久。

      当吴三桂粮尽援绝之时,若安坤从皮熊之言,出兵取之,其势易如反掌,惜乎安坤听信叉戛那的错误进言,没有抓住战机出击,吴三桂始得幸免全军覆灭。后得贵州提督李本深提兵援救,总兵李如碧率精兵运粮接济,兵始合一。粮至,士卒食粥三日方能胜甲。三桂军于城内放炮,与援军呼应,内外夹击,水西军败溃,安坤走九里箐至法地屯被擒遭戳。此役是水西军与吴三桂最后的一次决战,也是双方决定成败的一次大战役。

      猴儿关、拦马墙、箐门口、得胜坡、卧这古驿道上的那巴桥,这些昔日硝烟弥漫,炮火纷飞的征战之地,而今已成为纳雍的古迹和名胜。它们是纳雍烽火年月的标志,是纳雍古老文化的象征。

      水西战争,从康熙三年三月(公元1664)至康熙四年二月(公元

    1665 )结束,前后历经整整一年之久。从此,进入“改土归流”,结束了1000多年的水西彝族土司制度。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宣慰府遗址

      宣慰府遗址位于黔西北(毕节地区),座落在纳雍县城东北面乐治镇杨家湾村(古彝语称卧这)的蚕箐梁子中段芦花百坡山下,它是红楼碧瓦、雕栏玉砌的彝家古建筑,作为水西文化的象征,挺立在乌蒙高原上。曾被誉为“竹书木简多如牛毛”的安氏宣慰府第于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被吴三桂烧毁,在清道光初年,水城诸生安淦辛聚族人筹资在此修建了宣慰庙,1985年,卧这水西宣慰府遗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宣慰府第系明弘年间的水西宣慰使安贵荣而得名,其建筑坐北朝南,布局为五重堂,四个院落,左右通道,占地约1万平方米,院宇四周由石墙围绕。宣慰府被吴三桂烧毁后,只剩下荒台废基,但现存遗址上的瓦珰、石级,雕痕钻凿,设计布局等,仍然记录着水西文化,闪烁着彝族风情,谱写着历史的变迁。

      现存宣慰府第的府门前有公候府衙前的照壁,长22米,高2.5米,厚1.5米,大门两侧尚有两间风火砖壁,高5米、长22米,墙体光滑。左右有上下马石。昔日基石与雕花石坎尚存。东西两侧各有一卷洞门,门已倒塌,尚存东侧残墙基石,出卷洞门后各有一条石板砌就的通道;府门内,庭院宽敞,进入院子后将看到东侧尚存的高低不等,长约120米,均高2米的一段残墙,墙上刻有条纹图案;转到西侧,那儿曾是绣楼、厨房、金银库、兵器库,唯存的石坎,高4米,长30米,厨房下面的小石桥尚存,高4米,宽2.8米,单孔桥的上下马石尚存;院后是淘米的淘米沟,建筑在小沟旁是利用溪水奔流淘米,尚存残断石槽。该遗址的拥壁、府内墙体,雕花石坎等均系一类石料,镂刻着彝族文化的直曲线纹,石料最长的为2.73米,宽0.62米,重达千余斤。

      宣慰府遗址在道光初年安淦辛聚族人筹资修建后,为瓦盖木结构四合院。走进殿内,宽敞宏大,内供如来诸神,观音大士和彝家首领济火、奢香、安贵荣、安万铨以及安坤夫妇的塑像。神龛精美,佛像庄严,暮鼓晨钟,香烟缭绕,大殿内顶梁上有“道光九年,皇图巩固,帝道殷昌”等字样,钟上铸有铭文。庙前石碑上还有详细的碑文记载。

      宣慰府何时所建,文物考古学家仍无足够证据。《东华录》上提及“竹书木简多如牛毛“,而木简是秦汉时所用,纳雍宣慰府便已有之。彝文是古老的文字之一,附近的石洞中尚存彝书符咒,扯凯箐还留着乾隆时期的摩崖石刻。废虚中拾到的古币,金银器皿,可以推想,从汉代便在此地有经济运营。1985年发现的瓦珰是仿汉瓦的卷简式造型。纳雍卧这宣慰府在明代洪武期间便已有记载。明弘治十四年(公元1510年)至明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水西宣慰使安贵荣在纳雍卧这颐养天年。安贵荣文治武功都较出色,征香炉山后在此养病,也没有放弃对水西的建设,他除了修筑大方至纳雍卧这的驿道和水西宣慰府前的箭道外,还在纳雍的猴儿关、岔河营、三锅庄等地增筑军事设施。明嘉庆三年(公元1523年)安万镒、安万铨兄弟也在卧这城堡定居,往返于大方、黔西、水城、威宁、织金一带,这段时期是水西彝族的鼎盛时期。

      明正德三年,王阳明谪居龙场驿,安贵荣看上其爱国忠君、道德文章和处世为人,便以重金奉送,同时还邀请王阳明至水西讲学。道光时建宣慰庙,就设有王阳明的灵位,可见其对后世的影响之深。王阳明在水西讲学后回到龙场驿,并在贵阳扶风山设立书院,尔后日本东宫侍讲三岛毅君对王阳明及他的文章都十分崇拜。王阳明与安贵荣交往很深,在水西讲学时,他发现安贵荣在香炉山后有非礼之举,曾作《谢安宣慰书》、《贻安贵荣书》,《又与安贵荣书》,后人誉三书胜过十万雄兵,制止了宣慰府的跋扈行为。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的水西战争,安坤是主要领导人,纳雍卧这数十里地方是当时的主战场,战火涉及水城、织金、大方一带,水西兵败,彝兵死伤几十万人,庐舍为之一空,宣慰府被吴三桂烧毁。

      以上足以说明纳雍卧这宣慰府古城堡属水西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重镇,是当时彝族的社会活动中心。后人有诗赞宣慰府弟:

      云山万里水环溶,古洞高峡大箐封。

      济火开疆立大业,奢香通驿建奇功。

      贵荣香炉军功显,安坤水西碧血红。

      宣慰古城留韵远,英雄一代树高峰。

      这里有着古老的水西彝族文化,有着真实而宝贵的历史遗痕。在这里,任你想象曾经的繁荣景象,也可以遐想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战争年月,尽情地领略纳雍彝族的历史沧桑。

    过狮河桃源洞风景名胜区

      过狮河桃源洞风景名胜区是纳雍县人民政府于一九八六年经过风景名胜资源考察后定为县级三大风景名胜区之一的,她是由水库湖泊、大坝瀑布、桃源洞奇观、峰林和冒泉四个景点组成。

      该景区是集水上湖泊、人工瀑布、地下溶洞、冒泉、峰林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具有十分重要的开发和观赏价值,而且现已初步开发成为纳雍人民和广大旅游者假日休闲娱乐的旅游胜地。

      闪闪发光的砂砾阶梯,象是乌蒙山区的层层梯田,象珍珠,象宝石,尤如黄金铺成的天梯。人们沿此阶梯而上,则可攀越这摩天岭了,站在这高峰上,可饱赏前面的那些高大而又亭亭玉立的银白色钟乳石柱和石林,有七米峰、五米柱、雪莲峰、象鼻岭、宝塔松、观音座、白灵宝顶等,形象逼真,一座座玲珑剔透,拔地而起,直冲苍穹。漫步畅游,细细观赏,这里无处不奇,无处不秀,耳听层层阴河的涓涓流水,眼观四周的钟乳石林,空气清幽,步步有诗,举目皆画,人们在这奇珍宝库中漫步,如畅游东海龙宫。

      桃源洞原名为大黑洞,也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在这大黑洞底住有一条小黑龙,当他得知威宁草海的孽龙要吐水淹没卧这猫场大坝(即现在的乐治大坝)在此安家,此孽龙摇摇摆摆,引至纳雍境内时,小黑龙急急忙忙地派出四个轿夫,抬起一乘大轿去迎接,在此孽龙刚要抬头吐水淹没卧这大坝时,却被龙隐秀才(传说中的神仙)劈它七寸一刀斩断,血流成河(即鱼洞河)此孽龙死后长期卧伏于雍熙城前的山谷(现在的龙头山)。而这小黑龙还来不及迎接拍孽龙的马屁,就掉头钻入这大黑洞中紧闭洞门不出,而那四个轿夫也吓死在这大梁子上,此乘大轿至今还停留在这山巅上变成了今天的轿子山。游客们若有兴趣,还可唤醒这四个轿夫,抬您畅游一程呢!

      在桃源洞的姑娘山脚下就是此景区的另一景点“果被峰林冒水”。这里有无数冒泉冲天而出,唯这两股冒泉最大,它们相距不到200米,出水量为每秒500公斤,您看它那旁边的小股冒泉鼓起无数浪花,如窃窃私语、似琴声绵绵,据测这些冒泉均是桃源洞内阴河的冒出点,它周年四季不受山洪暴发的影响,水质清澈,是此远近乡村人民的最佳饮用水源。

      在冒泉顶端是一片拔地而起的峰林,远观近览,如甲天下的桂林山峰,一座座翠叶遮天,峭壁峻秀,山间平坝,土地肥沃,深入其境,耳听莺声燕语,眼观百花盛开,给人一番难得的美的享受。看那林荫脚下的农户人家,多么的悠闲自在,他们在这美丽的峰林脚下,世世代代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有诗赞曰:

      秋看红叶冬看茶,春来百里杜鹃花;

      一年四季春常在,绿树底下住人家。

      过狮河水库的湖泊集湖水、松林为一色,山水倒影茫茫一片烟波浩渺,那美丽的湖水四季变化无穷,或清澈、或湛兰、或碧绿,或柔红,煞是迷人。朝霞映衬,夕阳晚照,使这温柔的湖水波光溢彩,璀灿夺目;浩月当空,那皎洁的月光挥洒湖面,更是波光粼粼,令人流连往返;荡舟湖中,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看那群山合围,峰巅各异,参差倒映

      入湖,使人心旷神怡。

      看左岸上已建有半弧形观湖亭廊,在此弃舟登亭,携友围座,远观湖光山色,把这大自然的美景尽搜眼底,思绪万千,人们在这转角亭上悠闲停座,或谈情说爱,或屏风吟诗,或谈古论今,或畅谈天下大事,或玩牌交棋,其乐无穷。

      环湖漫步,绿荫相联,勃勃生机。在这葱葱笼笼的灌木林中,还有一个鸟的王国,国家二级保护的丹顶鹤常来常往,林中杂鸟争鸣,布谷鸟按季节在高空催种,如百鸟朝凤。

      看那湖中长期固定有一艘大船,长约30米,宽约10米,分上中下三层,名为“水上乐园”,供游客唱歌跳舞,吃喝玩乐,在此尽情享受。顶层还设有休闲房间,游客们玩累了,吃饱喝足了,可以在此船上休闲住宿,共度良宵。

      看人工大坝,尤如一条巨龙锁口,把这过狮河流锁住,大坝似雄关耸立,总高35米,宽5米,长为110米,两旁建有人工阶梯各97步,游人可从这两旁登上大坝,极目远眺,过狮河水库象一颗明珠镶嵌在这群山之中,晶莹透亮,风光旖旎,景色迷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每逢雨季,湖水从大坝涌出,形成了一个人工大瀑布,白浪滔天。声震山谷,在枯水季节,大坝也是涓涓细流,似银练飘溢,若琴鸣幽谷,也别有一番景趣,细览之余,遐想连翩。

      过狮河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在两百多年以前,此处是一条干河,两边均是秃山荒丘,吴家寨,郭家寨散居着几十户人家,常因缺水而交困。在一个风寒月冷的夜晚,一阵阵巨吼,把人们从睡梦中惊醒,有一老翁推窗而看,只见这吴家寨坡下的干河沟中有一对庞然大物,边走边叫,声震山谷,细辩其声,乃雄狮怒吼,次日老翁告知,人们纷纷前来询问,从此,人们将这条干沟取名为“过狮河”。此一大坝和风景名胜区的建成,彻底改变了过狮河沟的本来面目。

      这个景区的另一景点就是桃源洞,距过狮河约8公里。此洞分为上下两层,全长达7.5公里。由十八个厅堂组成,无数的钟乳石柱,石笋,晶莹透亮,构成了这一溶洞石林。


                 总溪河风景名胜区

      总溪河风景名胜区好似一条巨龙,首西尾东地静静横卧于纳雍、大方两县交界处的崇山峻岭之中。该景区属于高海拔亚热带气候,平均海拔高度1200米,温暖湿润。年日照约为1500小时。两岸岩石以二叠系石灰岩为主,有众多季节性和常年性瀑布。野生动植物丰富异常。它集瀑布、秀水、奇山、异石、洞府于一川;集古、秀、奇、险、幽于一河。由长达约13公里的河段、峡谷、25个风格迥异的景观有机组成。是乌江水系唯一能泛舟漂流的河段,有着名副其实的“乌江第一漂”美称。除峡谷漂流外,该景区还是教学实习、科学考察、攀岩探险、溶洞猎奇、度假疗养的理想场所。

      在该景区内,目前开展峡谷漂流活动为一项最主要的旅游项目。当你从万寿桥乘皮筏漂流而下,

      穿小三峡、过大湾、跃五簸浪、破长浪……,你将会感到:时而立于风口浪尖,豪情万丈;时而穿梭飞流,惊险刺激,意气风发;时而荡漾于清波碧浪,心静如水,怡然自得。奇山异景、峡谷绝壁、奇花异草、猴嘻鱼跃、水鸟翻飞、一饱眼福。这种景在两岸走,人在画中游的奇妙意境,只闻天上有,哪道人间同。这种意境将会令你流恋往返,乐不思归。

      万寿桥,县级保护文物单位。始建于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距今已有126年的历史了。该桥属单孔石拱桥,长56米,宽8.5米,高25米,造型美观,设计独特,建筑严谨,桥身坚固。它飞架于总溪河两岸悬崖峭壁之上,一切依总溪河两岸独特而有复杂异常的地理环境而建。从哪一个角度观察,都有雄伟壮观之感而令人称奇。这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能修出如此巧夺天工的桥,实属罕见,此桥不但有着一个美丽吉祥的名字——万寿桥,而且还有一串颇为曲折而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

      很久以前,总溪河上什么桥都没有。而从毕节厍东关、维新到水城、云南的最佳路径,必经此河。南来北往的客商,附近乡镇百姓到此,总是被波涛汹涌的总溪河阻拦。平常天气,勉强可以摆渡过河,暴雨季节,河水暴涨,风急浪凶,只好望河兴叹了!而天灾-,不会游泳的人在船上不幸被颠翻,死于非命的惨剧司空见惯,令人心寒。摆渡的船霸任意盘剥0,让人心畏。

      清朝道光初年(公元1836年),富商糜百万,本名糜肇瑞,祖籍江亭勾容县人,随祖上从征到毕节板桥,他天资聪慧,才华过人。糜百万耳闻目睹了总溪河的天灾-,毅然仗义地拿出白银千余两,招募能工巧匠,购置建桥材料决定建造一座桥。真是个人心齐,泰山移,不到几个月光景,一座宽敞平整、美观坚固的大桥,就只差打尖石就接近完工了。“打尖石”相对于大桥来说,就象人的眼睛一样重要。说来也怪,这座桥的打尖石,浪费了不少人力、时光,尽管工匠们打磨了几百块石材,抬去安装,总是不适合,后来鲁班师傅被人们建桥的热情所感染,不顾年逾古稀,亲自不辞辛劳地打磨这块打尖石,才使该桥得以完工,怪不得这座桥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观赏,总是那么高大雄伟、美观坚固,有如君临天下之感。

      观音阁,耸立于万寿桥头的独峰上,是一座依山傍水、红栏绿窗、碧瓦雕檐、巍峨庄严、布局严整,是一座依自然溶洞而建的寺庙。庙内碑、碣、神、鼓、匾联等一应俱全。闲时,人流如织,香烟袅袅,四周沉浸在一派祥和的气象里。烧香的、拜佛的、抽签的等乐此不惫。据说,此庙是为记念观音菩萨而建,故称观音阁。

      相传,当年建造万寿桥的热烈感人的场面,直冲天庭,也感染了观音菩萨,菩萨动了心,下凡来到总溪河。她化作一绝色少美女,乘一叶小舟立于总溪河中,自称姓关,还说是父亲关员外让她来这儿招亲。如果谁要是用银子打中了她,她就嫁给谁为妻,决不反悔。一时之间,两岸的地主豪绅、花花子弟纷纷争先恐后地往关小姐身上投掷银两,企图打中关小姐。不一会光景,关小姐的小船上盛满了白花花的银两,却一两也未打中关小姐。后来关小姐就把这一船银子送给糜百万参加修建万寿桥。糜百万刚拾完银子,关小姐转身不见了人影。人们焦急地纷纷寻找,却只在总溪河上看见一枝杨柳,此时,人群中有人醒悟惊呼,“关小姐”的“关”不就是观世音的“观”吗?原来关小姐就是观音菩萨的化身,人们为了纪念观音菩萨参与筹资修建此桥的功德,就地修建了观音阁。从此,每年的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数万人接踵而至,云集此庙,祭祀观音菩萨。

      迎宾峡(俗称环行峡),象是双拳握于胸前,拱手相迎远道而来的客人,非常友好。这里岩层表露,环行结构的岩石清晰可见。两岸地壳切割分明,距今50万年,是为数不多的地质教科书。大清湾,水流平缓,清晰见底。两岸石壁,枝垂水面。坐在筏上,悠闲地舒展四肢,似平湖荡舟;随波逐流,令人心旷神怡。

      鸭儿石,好似一只肥壮的白灰色水鸭子,静静地伏于水面。有礼貌地为您让道,让人开心一笑。

      沈家浪,河面突窄,水势急转,皮筏似离弦之箭飞速前进。急流托着皮筏,冲向峭壁,冲向怪石,其乐无穷。

      长浪峡,象野马奔驰似的大浪,一浪接一浪地击打着阻拦它前行的岩壁。这好似以卵击石,岩壁无伤,浪却被击得粉碎,飞沫四溅,好一个壮观的场面,宏伟的气势震撼人心,让人有所思、有所感。

      一线天,两岸悬崖急收,视线一下突变昏暗,阴森之感油然而生。抬头仰视,怪石嶙峋,古木参天,宽阔的天空宛如白线一条。两岸危峰凸突,虎距龙蟠。褐色的岩石上爬满了常青藤,缝隙中滋生出一株株挺拔的岩松、枫树及其它一些不知名的杂树,千姿百态,好似有置于两幅大山水画中。宣慰洞,悬挂在总溪山峡一线天段的悬崖峭壁上,洞口距河床约100米,下筏拾阶而上,即可领略到该洞神奇迷人的自然景观。距历史记载,清朝康熙年间(公元1664年),吴三桂率兵征讨水西时,与贵州慰宣使安坤激战,安坤战败后,率兵退守此洞,距险而战。连清朝康熙皇帝也畏惧三分,凶猛无比的吴三桂在此洞前攻打安坤,久攻不克,三桂在此损兵折将,徒劳退兵。宣慰使安坤转危为安,故此洞得名宣慰洞而扬名于世。

      宣慰洞高、大、宽、深,该洞洞口开阔,洞长达2000余米,且岔洞特多。内又规模宏大、气势壮观。石菩萨、宣慰剑、撑天柱、皇宫玉幔、玉树林、石乌龟、老寿星等许多形象逼真、千姿百态的钟乳石,惟妙惟肖、栩栩入生,引人如胜,让人大饱眼福。2001年3月,中法溶洞专家考察此洞后的评价是:“宣慰洞高悬总溪河峡谷右岸典型的进水口洞穴,洞穴顶端成流痕发育,这是一个沿着岩层层面发育的,规模巨大的曲流状洞穴,在国内洞中鲜见,尤其是在进洞的方向右侧,发育了切割深而狭窄,弯曲度极大的数十个曲流洞段更为特殊,左侧支洞末端高十余米的细长石柱及其它部分洞段的钙质沉积物很具观赏价值。”

      白鹤洞,据说,这里曾是美丽的白鹤生儿育女的栖息集中地。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前些年,人们的无知、愚昧、恣意的滥捕滥杀,现在已很难见到白鹤踪迹。令人称奇的是,每逢大雨过后,洞内泉水就会倾泻而出,飞泻而下,落在河面上好似白龙过江一样。一说是白鹤洞为了失去白鹤而留下悲痛的泪水,想想,真让人心酸、愤怒,人与动物原本就是一家啊!

      五簸浪,由于此处落差大的原因,这里的水流特别凶猛,形成五道大浪,一浪胜一浪。皮筏至此,一会儿立于风口浪尖,一会儿如坠谷底。浪波筏颠,眼前景观一晃而过,扣人心弦,经如此往返大起大落五次,您会真正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领悟人生的真谛。



              木空河·白龙洞风景名胜区

      该景区为洪家渡水库关水后,纳雍县境内从瓜仲河(九洞天)至武佐河主河道形成的50多公里的水上旅游长廊,主要包括沙包乡木空河,乐治镇义仲河,老凹坝乡三岔河、果比河及武佐河等河流,其间还有两个特大高位旱溶洞——白龙洞和观音洞及富有浓郁布依族风情的果几盖。

      景区起始点木空河距县城22公里,离贵毕高速公路仅47公里,是纳雍县到贵阳市、毕节市、大方县、黔西县的必经之路,交通比较便利。这里的木空河湖泊码头横架两岸,宏伟壮观,似雄关耸立。码头不远处的河岸半山腰上有一天然溶洞,名为观音洞,游客们可先到洞中游览,洞内美丽奇特的“一枝独秀”、“千秋田”、“皇宫”等景点,叫人眼花瞭乱,美不胜收。从码头乘舟而下,只见碧波荡漾,波欢浪舞,微风轻拂,顿觉飘若似仙。站立舟头,或拂水嬉戏,或引吭高歌,或吟诗作对,不知不觉,经义仲河,到达三岔河。

      三岔河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水域中转站,瞧!上走11公里到木空河,再从木空河往上行25公里达九洞天,右侧上行10公里到武佐河,下侧不到5公里则通果比河,三条河流形成三条美丽的水流岔道汇入三岔河直泄织金洪家渡。荡舟湖中,看两岸绿树成荫,群山合围,水鸟双飞;极目远眺,湖光山色,交相辉映,令人心旷神怡。

      继续往前行,转眼间到了武佐河。武佐河在织(金)纳(雍)干线公路上,离织金洞仅60来公里,水上、陆上交通较便捷。这里山青水秀,气候宜人,水产丰富,是一品味多,景观美的旅游佳境。在这美丽而广阔的湖面上,你能尽情享受到这水上乐园带来的无穷趣味。累了,躺在岸边绿树丛中歇息;渴了,这里是水果飘香的世界;饿了,叫上一盘香喷喷、黄澄澄的武佐特产——“火把鱼”,品尝它独特的风味。

      距三岔河不到3公里即为白龙洞,白龙洞是一个特大高位旱溶洞,与织金洞相距30公里,前者为龙,后者为凤,遥相呼应。洞内景观奇绝,五步一景,十步一观,看!“莲花宝柱”、“石猴出世”、“天王托塔”、“仙女敬酒”、“神龟过江”、“水帘洞”等百十处景点神态维妙维肖,栩栩如生,韵味无穷。这不得不让人对这大自然赋予的鬼斧神工感到惊叹。这里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传,这里有户家道殷实的何姓财主,一生扶贫济困,可却命运不济,这里年年夏遇雹击,冬遭火烧。为此,何财主前往白龙洞下方敬香许愿,祈求神灵,观音菩萨感其诚,便请来了北海龙王嫡孙小白龙驻守,保一方平安。于是,白龙洞成了小白龙的住所,故名白龙洞。这小白龙与驻守织金洞的金凤凰常相往来,每逢暴雨,人们会看到一龙一凤并肩云中大战雨魔,直至雨过天晴,那凤才依依不舍往织金洞飞去,龙则化作一道白烟飘进白龙洞。龙凤相恋之事到底有悖天规,于是,天遣一水隔断了它们的往来,这一水即为浩浩荡荡的武佐河。

      听完白龙洞美丽感人的故事,最后让我们去领略一下这里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风情。距白龙洞3公里处的果几盖布依族村寨,有着600多年的历史,这里山峦重叠,林木参天,风景宜人。布依族人民热情好客,居所优稚古朴,别具风味的布依族粽子、杯子米让你回味无穷,美丽动听的布依族爱情歌曲让你无限陶醉。每逢六月六,这里更是热闹非凡,一派欢庆的节日景象。姑娘们浓妆艳抹,打扮得花枝招展,带着自己精心刺绣的手帕、荷包赶到花场,看看是否有自己中意的“郎君”;小伙子们则精神抖擞,神采奕奕,早已云集花场,希望有姑娘的爱情信物抛给自己。人们你吹我唱,载歌载舞,尽情欢歌。这里浓郁的民族风情将把你带到另一个美丽动人的境界,为你这次愉快的旅行增添无限乐趣,让你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大海坝景区

      沿着纳雍县城至张家湾公路,乘车只须十五分钟就可以到达大海坝景点,大海坝景点俗称“南巡度假村”,距离县城7公里,是一个山青水秀,气候宜人的旅游胜地。这里山环水绕,烟波浩瀚。景区内四季花香,绿树成荫,春秋时节,杜鹃花、山茶花、草莓花和各种野花,开遍整个山坡,把大海坝景区打扮得象个花枝招展的小姑娘。

      从县城至张家湾公路约7公里处,沿着一条幽静的林间小道就可直接通往大海坝景区。这里的“南巡度假村”四周是成片的松树和参差不齐的灌木林。度假村的正中间是辽阔无边的“山冲水库”水库边缘是用石头砌成的阶梯,即可供游客在此钓鱼,也方便路人行走。一条清澈的小溪从右边的矮坡上轻轻划落,发出清脆悦耳的击石声,引得无数小鸟、野兔、山猫等野生动物来此饮水。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可到鱼棚饲养员处租些鱼杆来投钓,感受一下乡村野趣。

      由于受季节性和传统节日的影响,这里的旅游也呈现出不同的淡旺季,旅游的方式也变化多端,各具特色,来此游玩,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旅游项目。踏青时节,红、黄、白等杜鹃花开遍景区的每一个角落,人们就会三、五一群的到此春游,钓鱼和赏花;端午时节,人们就会乘着清晨的阳光或傍晚的霞光到此“游百病”。据说端午节这天,什么东西都是药,只要吃了自己亲手摘的草莓、沙糖果、杨梅之类的野果,用大海坝的苍蓬、艾草煎水洗澡,就能驱邪,避蚊虫叮咬。这一天,天真浪漫的姑娘、小伙们,躲在松林丛中,用悠扬的山歌来表达互相间的爱慕之情。传说,在七十年代,一位姓王的小伙子,在用歌声传情的过程中,喜欢上了一个貌似“刘三姐”的姑娘。当他从哀怨的歌声中听出姑娘已-许嫁他人,回家以后,因思念过度而悲愤去逝。从此,他对爱情忠贞不渝的故事

      ,在猫场一带被后人讲述着,传为佳话。炎热的夏天,你可在周末约上几位亲朋好友到此一游,躺在松软的松叶上,仰望高大的松树和蔚蓝的天空,聆听布谷鸟的欢叫,再到“山冲水库”中洗个凉水澡,真是其乐无穷。白雪飞扬的冬季,你也别错过到度假村游玩的良机,因为整个景区银装素裹,分外妖饶,堆雪人,追野兔、划雪、留影是度假村的主题,所以慕名来这里游玩的人络绎不绝。尤其是正月十五,大海坝景点更是热闹非凡,为了表达对已逝祖先们的怀念之情,后人们就在“元宵节”这天为其送灯,也让他们在“元宵节”这天为其送灯,也让他们在“天堂”过个快乐的无宵佳节。待到夜幕降临时,景区周围每个山头的灯都亮了起来,宁静的夜晚立刻热闹起来,鞭炮声、笑声、打闹声联成一片,大海坝的夜晚更加让人流连忘返!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老凹仲鱼洞河风景区

      该景区距县城有6公里,最神秘、最具开发价值的老凹仲鱼洞景区有6.2公里长的暗河伏流,是由老凹仲入口处的九狮闹莲、仙鹅抱蛋,出口处鱼洞河边的龙头山、龙脊梁子等九龙盛会自然景观组成。该景区主要以离奇的民间传说故事而闻名遐迩,据说,该河流来自威宁草海,历经七天七夜,才在这里重见蓝天。八十年代初,曾经有人做过有趣的实验,将一些米糠与一些活鸭放入草海的某一漩涡之中,最后从鱼洞河出水洞漂出。

      老凹仲鱼洞河景区神奇的传说故事很多。入口处西面是一头威武雄壮的巨狮,他昂首挺胸,张着大口,向天呼啸,当地人称“狮子口”,他是众狮的头领,是九狮闹莲的总指挥。相传很久以前,老凹仲-茫茫,遮天蔽日,在这片大森林中间,有一个绿草茵茵的大坝子,象一座碧绿的湖泊,坝子中间突起一座小山包,望眼看去,象一朵盛开的莲花。有一天,七头富有灵性的狮子远游于此,被老凹仲美丽的景色迷住了,久久不愿离去,其中一头狮子提议,老凹仲的山水这么美,有

      “湖泊”、“莲花”,不如来个狮子闹莲,尽情地欢乐。这个提议得到其他狮子的赞同,他们用特殊的语言向远在杉木箐的两头狮子发出邀请,两头狮子格外高兴,各自准备,相约结伴而行,在临行时,有一头狮子因故耽搁,另一头狮子先行一步,他翻山越岭来到距老凹仲不远的白岩脚,正遇到秦始皇因泄私愤无缘无故赶山填海,他弄明白原委后,非常气愤,怒吼半天,丝毫没有打动秦始皇的恻隐之心,一气之下放弃了赴会,化身为一座大山。老凹仲的七头狮子迟迟不见邀请的两头狮子到来,无奈之下,边闹莲花边等,正闹得兴起时,传来了一头狮子化作山脉的悲壮之举,他们深受感动,一起化作七座山脉,用实际行动来支援同伴。因为这七头

      狮子是在闹莲花时突然变化的,所以现在看到老凹仲七头狮子形态各异,翩翩起舞,这就是有名的九狮闹莲花传说。

      在鱼洞河出口处,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鱼洞河深不可测,洞中有一颗夜明珠,时常在洞口波涛间跳跃,每到天黑,洞口就会出现金光闪闪的飞鱼鳞片。一条飞龙到此见到夜明珠之后,顿起贪婪之心,趁夜色暗了下来之时,就与洞中鱼儿争夺起来,最后狠心的飞龙吞了夜明珠,从此鱼洞河就再也看不到闪光的飞鱼鳞片了,而可恶的飞龙也被夜明珠定身于此,不得动弹,日后就形成了一道磅礴的山脉,蜿蜒回旋在鱼洞河的上方

      ,断裂的山体张着一口大洞,洞中喷出腾腾雾气,涌出滚滚洪波,水珠飞溅,声如雷鸣。据当地老百姓说,此水还有除脚气,清爽名目之功效。到鱼洞河旅游,除了可以看见秀丽的风景,听到美丽的传说故事,还能体验到6.2公里暗河伏流的惊险与绝妙;同时还能品尝到鱼洞河鲜美的鱼汤、烙锅洋芋、豆腐干、恋爱豆腐果等民间风味小吃,让你回味无穷,全身心地感受到纳雍人民的热情、好客。

    雍熙风景区

      雍熙镇是纳雍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拥有纳雍宾馆、良源大酒店、金雍大酒店三家定点旅游饭店,是纳雍县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雍熙中心景区已被县委、县政府列为全县四大重点景区之一,主要以雍熙公园为核心,向外辐射,包括大海坝、老凹仲鱼洞河等景区。

      雍熙公园是我们游览的第一站,它俗称“山王庙”或“猴子岩”,因其庙会、动物山群集中而闻名。它位于县城北面,距离新广场不到1公里。入口处新广场的落成,又成了通往雍熙公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是用不同颜色的五边形瓷砖筑成,形成了不同的图案,有圆形、长方形、棱形、梯形等等。在广场的正中心,一个圆形的喷水池,喷撒出来的水珠,在一排排彩灯的照耀下,显得五色斑斓,无比壮观。从广场处沿着一条蜿蜓的水泥马路直通雍熙公园大门口,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一幢红、黄、蓝、绿镶嵌的“大雄宝殿”,耸立在千年古松中央;其次,两根金黄色玉柱-一副“一峰崔嵬,俨似北门镇铜;两峡碧翠,犹如南海琼宫”的对联,显示出该宝殿的雄伟、神圣;再次,宝殿的左边是一条蜿蜓曲折的小径,共有十二道,故名“十二弯”,直达大纳公路,小路两旁荆棘丛生,岩水长年滴落不断,素有“南海净水”之美誉。据说解放以来,一位信奉佛教的妇女,长年到此提水饮用,活了一百多岁才仙逝,后人为了纪念她,将其埋葬在“山王庙”,并立了一个百岁碑,文革期间,该墓遭到破坏,但此故事仍在民间广为流传。因此,一年一度的“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即观音菩萨生日这天,人们就会从四面八方来此朝拜、吃素、饮水,为的是求一生平安,延年益寿。

      绕道“大雄宝殿”左右两侧,一条幽深的林间小径直通岩端,站在岩头眺望四周,令人心旷神怡,尤其是那一副副栩栩如生的动物山群,更是令人陶醉。右边是虎山,“老虎”露出两颗雪白的门牙,长长地吐着舌头,静静的依山而坐,日夜守护着“大雄宝殿”;前面是龙山,龙身巍巍,鳞片夺目,活象真龙,龙头隐在雾气之中。若是站在马桑林公路上看,龙劲笔直,龙嘴龙角,龙眼龙须,更显得姿态逼真;左边是一只立着的河蚌,人称“小独山”头俯向急流,尾摆在沙滩,高数十丈,长百米有余。这蚌壳边缘的开闭处,欲弛欲张,层层梯土是壳面上的龄痕,清楚而不模糊;蚌的头部岸边,有一只深灰色的鹭鸶站在峡谷边上,与蚌山一样高,正把那长长的头劲伸向河旁;在猴子岩的正前方,一只老鹰正在从山那边展翅起飞,有头有翅,隐隐约约地还能看出那锐如尖铁嘴,这就是有名的“老鹰山”。只要你用心去看,站在不同的角度,就会有不同的动物山群活灵活现在你的面前,让你尽情欣赏和领略大自然赐予人类世界的美。

      游完“雍熙公园”景点,沿着纳雍县城至张家湾公路只须6公里便可到达大海坝景点。

    吊水岩风景名胜区

      吊水岩景区位于勺窝乡与马骔岭镇的交界处,距纳雍县城17公里,吊水岩景区集吊水岩瀑布、云中小天池、十里杜鹃林为一体,这里的气候变化多端,夏天山脚气候凉爽宜人;山顶则热气腾腾;冬天山顶寒风凌冽,山脚则温暖如春,有“一山有四季,四季不同天”的说法,选择不同的的景区位置,你就会感受到不同的气候风光,见到不同类型的植被和栖息于此的各种珍稀动物。

      从纳水(纳雍至水城)公路13公里处分路到勺窝乡,行4公里就可到达吊水岩景区。站在勺窝乡公路上,便可看见吊水岩瀑布从两山之间成阶梯状悬空垂下,犹如一条银链切如到浓雾之中,恰似舞台,忽明忽暗,幻影憧憧,因此人们称吊水岩瀑布为三叠瀑。第一叠瀑布宽3米,高86米,万练倒悬,似入峡谷之中,溅起飞沫弥漫,春意融融,令人心旷神怡。沿着第一叠瀑布绕左岩小路而行,不到5分钟,你就可进入第二叠瀑布区。高悬的瀑布下是一块宽敞的大坝,接近瀑布的坝子被飞泻的瀑布急流冲积成清澈明亮的流水潭,瀑布从潭中

      轻轻的流淌出来,冲刷着坝子中的“鹅卵石”中的鲜花野草,给人以天山雪水之美感。传说古时候,勺窝乡几百户人家耕耘着万亩良田,人们生活在丰衣足食之中,其乐无穷!有一天,一个可恶的山神打此经过,看见人们载歌载舞庆祝丰收,山神一想不能与凡人同乐,顿生嫉恨之心,凶残地赶走了雨神,使得此处年年干旱,颗粒无收。即便人们杀猪宰羊祭祀苍天和山神也无济于事。田埂也被炎热的太阳晒开了裂缝,正当人们处于绝望之时,忽然从

      天上降下一位叫龙隐秀才的神仙,他对人们说:“要老天下雨,就必须让成年女子由岩上倒悬而挂,以头发和脚连接,形成人梯。成年男子则大击锣鼓,高唱祈雨歌,驱走可恶的山神,这样,岩上就会象人梯一样源源不断地冒出泉水,灌溉万亩良田”。于是人们就按龙隐秀才说的做,不用多久,岩石就被戳了两个洞,象牛的鼻子,两股泉水不断从中倾泻下来,形成高约30米的瀑布,透明晶莹,浇灌了万亩良田,后人为了永记求水的艰难,把该瀑布洞口称为“牛鼻子洞”,勺窝田坝也从此得名。赏完第二叠瀑布,沿着“牛鼻子洞”左右两侧的小石头路,在五彩斑斓的蝴蝶会和各种小昆虫的陪同下,迎着习习凉风,呼吸着鲜花野草的芳香,不到10分钟,就到达了第三叠瀑布,它位于水库坝脚,高186米,宽5米,瀑布从两山之间的石隙中奔泻而出,激起阵阵水雾,刹似壮观。人到此处,不免感到冬天般的寒意。倘若用手去捧水,十指顿感冰凉透骨,参差不齐的青松、杉树、灌木林中,随时可听见候鸟响应山谷的鸣叫,树林丛中还隐隐约约的看见野兔、野猫、野鸡等动物觅食的踪迹。

      游览完第三叠瀑布后,攀登倾斜达70度左右的人工铁栏天梯,爬到半山腰,驻脚休息,那种“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的感慨会油然而生。抬头望正前方,则红日流辉,重峦叠翠;低头看后方则浪花层层翻动,簇拥脚下,令人惊心动魄,美不胜收。攀完天梯,就进入十里杜鹃林和云中小天池,他们高距于海拔2000多米的马踪岭大山之上。小天池俗称吊水岩水库,始建于1978年,坝宽27米,深80米,水库蓄水量272万立方米,仿佛一面天赐的镜子,专为群山秀色及苍天白云而设。长约2公里的小天池及四周被十里杜鹃花林带环抱着,到了四、五月间,水倒映着鲜花,鲜花点缀着小天池的宁静,相得益彰,甚是人间仙境。在小天池和大梁子之间,数千平方米的平坝,在几十代人的雕琢下,已经形成了能容纳上万人的跳花场,每到节假日,人们就会不约而同的会聚于此,体验生活。

      小天池、十里杜鹃林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海拔高而热的特点。即每到中午,山顶上蒸发出来的热气足以让你感到甚是炎热,此时此刻,除了蝉虫“知了、知了”的叫个不停和成群结对的小蚂蚁在绿草丛中四处奔波,寻找自己的归宿处,其余的小动物都隐藏了踪影。你就地打个滚,也会满身淌汗,没有了山脚下吊水岩瀑布的那种凉意。不过,你别担心,这种炎热的时辰一天之中只持续五个小时左右,到了傍晚时分,山顶随即会便得凉爽起来,这时你可以在宽阔的草坪上搭起帐篷,饥了搞野炊,渴了饮小天池中的水,累了就地而卧,岂不痛哉!

    “三锅桩”是水西战争时期留下的古迹,是纳雍水东名胜之一。

      岔河位于纳雍城东水东乡木城河、水东河二水合流处,称岔河。两座石桥、三条河、四条公路在此交汇。桥周围有三棵巨大的石峰,高约30米,三峰鼎立,树木葱茏,岩谷幽异,花开四时。相传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的水西战争,宣慰使安坤在今纳雍境内与吴三桂转战时屯兵于此,置锅于三棵石峰上生火造饭,故名“三锅桩”。

      岔河上游的洗米沟,两岸山峰耸峙,林木葱郁,中间有一个小田坝,近年探测,铅锌矿资源丰富,纳雍火把鱼就产于此。“三锅桩”背靠锅戛大山,壁立千仞。纳雍至水东乡的公路经此,盘山而下岔河岸上,险阻陡峻。牛皮箐矗立在“三锅桩”侧,悬崖绝壁,挺拔雄奇,十分壮观。

      传说水西军在此屯扎后,在洗米沟淘米,将做饭的锅架立于锅戛山脚,杀牛后把牛尾栽在大箐顶上的平坝中,牛皮晾在悬崖上,洗米沟、牛皮大箐、锅戛大山由此而得名。

      岔河桥就修架在“三锅桩”前面的岔河上。此地崇山峻岭,悬岩壁立,瀑布凌空而下,青峰白云,老树青藤,掩映水中,烟村如画,令人心旷神怡。清道光年间,郡人肖二先生来此开矿炼锌,由于转运困难,便在岔河上建造此桥。奇怪的是,此桥修成后几次垮掉。后来有人建议在桥头建一石狮子以镇风水,肖二先生依言请工匠用一方青石雕了一个神兽立在桥头,说也奇怪,从此,这座桥竟保存至今。岔河桥系单孔石拱桥,高11.5米、宽6.4米、长15.3米,有护桥石栏,单边上有石兽竖立。

      时人有诗云:

      古渡塞津梁,空有“三锅桩”。

      白云穿峡去,猿声空惆怅。

      先生开铅矿,修关筑卡忙。

      义渡济往来,千古人欢唱。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